红星闪耀,信念永恒—观闪闪的红星有感
在光影交织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作品如璀璨星辰,穿越岁月的长河,照亮人们的心灵。《闪闪的红星》便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动人的情节和深刻的内涵,在众多影视作品中熠熠生辉,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当那鲜艳的红星闪耀,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与听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与灵魂的洗礼。
影片以20世纪30年代的江西革命根据地为背景,讲述了少年潘冬子的成长故事,潘冬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母亲是一位坚定的革命群众,在红色革命的熏陶下,潘冬子从小就对红军充满了崇敬和向往,残酷的现实却如阴霾般笼罩着这片土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使得红军主力被迫战略转移,潘冬子的父亲也随部队离开了家乡。
父亲离开时,将一颗红五星交给了潘冬子,这颗红五星不仅是父亲的嘱托,更是革命信念的象征,从此,这颗闪闪的红星就深深地印在了潘冬子的心中,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精神支柱,在父亲离去后,潘冬子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积极参加革命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但不幸的是,在一次敌人的袭击中,母亲为了掩护群众,壮烈牺牲,母亲的牺牲让潘冬子悲痛欲绝,但也更加坚定了他对敌人的仇恨和对革命胜利的渴望。
潘冬子并没有被悲痛击倒,他化悲痛为力量,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他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为游击队送情报、运盐巴,在送盐的过程中,潘冬子巧妙地将盐化成水,浸在棉衣里,躲过了敌人的搜查,成功地将盐送到了游击队手中,他还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胡汉三斗智斗勇,胡汉三是当地的恶霸地主,也是国民党反动派的爪牙,他无恶不作,残害了许多革命群众,潘冬子对胡汉三恨之入骨,他时刻寻找机会为乡亲们报仇。
影片中,潘冬子的成长历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他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困境中坚守希望,无论是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还是生活的艰难困苦,他都毫不退缩,他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从潘冬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少年的勇敢与智慧,更看到了在革命精神滋养下的成长与蜕变,他的经历是那个时代无数革命少年的缩影,他们在战火中洗礼,在磨难中成长,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闪闪的红星》不仅仅是一个少年的成长故事,它更是一部关于革命、关于信念、关于希望的史诗,影片通过潘冬子的视角,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苦难与抗争,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感人至深的细节,潘冬子在夜晚望着天空中的红星,思念着父亲和母亲,那眼神中透露出的孤独与坚定,让人动容,还有游击队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些细节都生动地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影片的音乐也为其增色不少,那首经典的《映山红》,旋律优美,歌词深情,唱出了人们对红军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当这首歌响起,都会让人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希望的年代。
我们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时代,远离了战火的硝烟和生活的贫困。《闪闪的红星》所传达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却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无论是学习上的压力、工作中的竞争,还是生活中的挫折,都需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潘冬子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该像他一样,在面对困难时,不抱怨、不退缩,勇敢地迎接挑战,用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困难。
《闪闪的红星》还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科技发达的时代,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忘记了革命先辈们的付出和牺牲,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将其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影片也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能够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闪闪的红星》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永恒价值的经典影片,它以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和感人的情节,展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它就像一颗闪耀的红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传承革命精神,让闪闪的红星永远闪耀在我们的心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