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八项规定,树清风正气—八项规定学习心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犹如一股强劲的清风,吹遍神州大地,为党风政风乃至社风民风带来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深入学习八项规定,于我们而言,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自我提升的契机。
八项规定的出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重大意义,在当时,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削弱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八项规定直面这些积弊,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以小切口打开了正风肃纪的新局面。
从改进调查研究来看,它要求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听到群众的真心话,掌握工作的真实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用心倾听群众的呼声,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旨在杜绝文山会海,提高工作效率,过多过滥的会议和文件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容易滋生形式主义,我们要学会对会议和文件进行“瘦身”,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发有用的文,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的落实中,让工作成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而不是停留在会议记录和文件纸张上。
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和新闻报道等规定,体现了对权力的约束和对形象的塑造,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搞特殊化,不追求排场,出访要注重实效,警卫工作要科学合理,新闻报道要实事求是,以务实的作风展现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严格文稿发表和厉行勤俭节约,更是对党员干部品德和修养的考验,文稿发表要严谨规范,注重质量,不图虚名;厉行勤俭节约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杜绝铺张浪费,倡导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不仅是对国家资源的珍惜,更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锤炼。
在学习和贯彻八项规定的过程中,我们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不断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学习,让八项规定的要求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行为准则,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越雷池一步,要将八项规定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在接待工作中,不搞豪华排场,厉行节约;在工作汇报中,不搞虚假浮夸,实事求是;在与群众交往中,不摆架子,真心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八项规定,树立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发现、严肃处理,形成强大的威慑力,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还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八项规定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自觉。
回顾八项规定实施以来的变化,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也悄然改变,许多党员干部的作风更加务实,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公款吃喝、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勤俭节约的风尚逐渐形成,这些变化充分彰显了八项规定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成效。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没有休止符,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和践行八项规定,不断巩固和拓展作风建设的成果,在新时代,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将八项规定贯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项规定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党员干部前行的道路;如同一把戒尺,规范着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我们要以学习八项规定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以优良的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