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之光,照亮脱贫攻坚壮丽征程

09-23 8阅读 0评论

在人类减贫史上波澜壮阔的篇章里,有这样一群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以非凡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成为脱贫攻坚征程中的璀璨星辰,2021年,10人当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他们的事迹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铭刻着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的艰辛与荣耀,激励着无数人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毛相林,这位坚毅的“当代愚公”,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脱贫天路,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四周被千米绝壁合围,宛如与世隔绝的“天坑”,1997年,时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的毛相林,带领100多名村民,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情况下,仅凭双手和简单工具,向大山发起挑战,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们风餐露宿,在悬崖峭壁上一锤一锤地凿、一钎一钎地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在2004年修通了一条8公里长的“绝壁天路”,路通了,下庄村的发展有了希望,毛相林又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柑橘、桃树、西瓜等,让下庄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逐渐走上了富裕之路,他以“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的坚定决心,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担当与使命,为山区脱贫攻坚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楷模之光,照亮脱贫攻坚壮丽征程

白晶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她将蒙古族刺绣产业打造成脱贫攻坚的亮丽名片,科尔沁右翼中旗是国家级贫困旗,刺绣是当地蒙古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技艺,白晶莹深知,要让这一传统技艺转化为脱贫致富的产业,必须进行创新和市场化运作,她深入调研,组织成立刺绣协会,培养绣工,与高校合作研发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在她的努力下,科尔沁右翼中旗的蒙古族刺绣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一家一户的零散经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带动了众多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白晶莹通过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产业脱贫的新路径,让古老的蒙古族刺绣在脱贫攻坚的舞台上绽放出绚丽光彩。

黄文秀,这位年轻的壮族姑娘,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脱贫攻坚的战场上,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毕业的黄文秀,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到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初到百坭村,黄文秀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她没有退缩,她深入群众,访贫问苦,带领贫困群众发展种植砂糖橘等特色产业,积极协调资金修建道路、改善基础设施,在她的努力下,百坭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2019年6月17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黄文秀用短暂而灿烂的一生,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的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无数扶贫干部前行的道路。

刘虎,这位“帕米尔雄鹰”,为解决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顾身患重病,坚守岗位,伽师县因特殊的地质条件,水质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群众,刘虎作为伽师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自2016年以来,全身心投入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跑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精心规划设计,克服了资金短缺、施工环境恶劣等重重困难,在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刘虎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但他依然坚守在工地,边治疗边工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于2020年6月全面通水,让全县47万各族群众喝上了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刘虎以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诠释了一名水利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李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把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开辟了致富新途径,李玉长期致力于食药用菌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他深入贫困地区,手把手地教农民种植木耳等食药用菌,在他的指导下,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木耳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他还带领团队研发出适合不同地区种植的木耳品种,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李玉以科技为支撑,推动了食药用菌产业的发展,让小小的木耳成为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耳朵”,为脱贫攻坚贡献了科技力量。

张小娟,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原副主任,她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对扶贫事业的无限忠诚,舟曲县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张小娟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奋战在扶贫一线,走遍了全县的每一个村落,掌握了大量详实的扶贫资料,她积极推动电商扶贫等新举措,帮助贫困群众销售特色农产品,2019年10月7日,张小娟在完成脱贫攻坚验收工作返回县城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她的离去让无数人为之悲痛,但她留下的宝贵扶贫经验和敬业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脱贫攻坚事业。

张桂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她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大山里的女孩撑起一片天,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目睹了许多女孩因贫困而失学,为了让更多的女孩有机会读书,她四处奔走,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张桂梅克服了资金短缺、师资不足等重重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学生,在她的努力下,许多大山里的女孩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张桂梅用知识改变了无数女孩的人生轨迹,为脱贫攻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赵亚夫,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带领农民发展有机农业,实现增收致富,赵亚夫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他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模式,在他的带领下,戴庄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有机农业示范村,农民的收入大幅提高,赵亚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为农村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姜仕坤,生前系贵州省晴隆县委书记,他为推动晴隆县脱贫攻坚工作,鞠躬尽瘁,晴隆县是深度贫困县,石漠化严重,脱贫难度大,姜仕坤立足县情,提出了“以羊为媒、以羊兴县”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山地畜牧业,他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积极推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他的努力下,晴隆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4月12日,姜仕坤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成为了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面旗帜。

这10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经历,但他们都怀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拼搏奋斗,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全面胜利,但他们所展现出的精神将永远闪耀,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指引着我们在乡村振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源始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