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小故事中的精神火种,照亮前行之路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波澜壮阔,那些简短的党史小故事,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伟大的精神力量,它们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勇气与信仰,如同精神火种,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半条被子:温暖人心的鱼水深情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来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看到徐解秀家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只有一块烂棉絮,临走时,她们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徐解秀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这半条被子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艰难困苦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自己的生活极度艰苦,却依然心系百姓,愿意与百姓同甘共苦,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共产党的温暖和关怀,它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这种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根灯芯:艰苦奋斗的光辉写照
井冈山时期,由于敌人的封锁,物资极度匮乏,红军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同志和战士们一样,晚上办公也只能点一根灯芯,按照规定,他晚上办公可点三根灯芯,但他为了节省用油,坚持只点一根灯芯,在这微弱的灯光下,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一根灯芯,看似微不足道,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艰难的环境中,毛泽东同志以身作则,带头厉行节约,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我们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将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陈树湘:断肠明志的铁血忠魂
1934年11月下旬,湘江战役打响,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被隔在湘江东岸陷入重围,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成功完成任务,在率部突围时,陈树湘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不幸被俘,敌人企图把他押送到长沙去邀功请赏,在押送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陈树湘用生命诠释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在生死抉择面前,他宁死不屈,以断肠明志的壮举,展现了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和崇高气节,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一切,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更需要传承陈树湘这种对党忠诚、敢于牺牲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萝卜头:狱中绽放的生命之花
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就随父母被带进监狱,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八九岁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在监狱的恶劣环境中,小萝卜头依然顽强地生活和学习,他在敌人的监狱中长大,一直渴望着自由,虽然年纪小,但他十分机智勇敢,经常为狱中的党组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传递信息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被敌人残忍杀害。
小萝卜头短暂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他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牺牲下一代的伟大奉献精神,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习小萝卜头的顽强精神,努力学习,增长本领,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这些简短的党史小故事,只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它们以小见大,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它们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在新的时代征程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这些党史小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让党史中的精神火种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努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