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将星闪耀,中国大将全记录

09-25 8阅读 0评论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长河中,有一群功勋卓著、智勇双全的杰出将领,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和国防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其中的大将群体更是闪耀着独特的光芒,1955 年 9 月 27 日,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授予十位将领大将军衔,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深深镌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史册上,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十位大将的传奇人生,去探寻他们的卓越贡献与光辉事迹。

粟裕:百战名将,战略奇才

粟裕,无疑是十位大将中最为耀眼的将星之一,他出生于湖南会同,早年投身革命,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共和国将星闪耀,中国大将全记录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粟裕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跟随毛泽东、朱德转战井冈山,参与了中央苏区的多次反“围剿”作战,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粟裕总是身先士卒,指挥若定,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奉命奔赴抗日前线,领导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他率部在江南地区与日军展开了一系列英勇的战斗,如韦岗伏击战,以少胜多,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江南人民的抗日斗志,此后,粟裕又参与指挥了黄桥战役等重大战役,为开辟和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立下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更是大放异彩,他先后指挥了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一系列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苏中七战七捷,粟裕以三万兵力迎击国民党军十二万之众,七战七胜,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孟良崮战役中,他指挥华东野战军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全歼于孟良崮地区,击毙师长张灵甫,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而淮海战役,粟裕更是作为主要指挥员之一,指挥六十万解放军战胜八十万国民党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继续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他担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等重要职务,参与领导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殚精竭虑。

徐海东:窑工出身的虎将

徐海东出生于湖北黄陂(今属大悟县)一个贫苦的窑工家庭,他早年当过窑工,饱尝生活的艰辛,1925 年,徐海东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徐海东率领部队在鄂豫皖苏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和巩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他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多次负伤,被誉为“徐老虎”,在反“围剿”作战中,徐海东指挥部队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为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1934 年 11 月,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在长征途中,红二十五军孤军奋战,转战千里,不仅成功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还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1935 年 9 月,红二十五军与陕甘红军会师,成为红军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的部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海东任八路军 115 师 344 旅旅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等战斗,由于长期的艰苦战斗和过度劳累,徐海东积劳成疾,不得不长期休养,尽管如此,他仍然时刻关心着党和军队的事业,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克诚:刚正不阿的忠诚战士

黄克诚出生于湖南永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克诚先后担任过团政委、师政委等职务,参与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他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直言,曾多次因反对“左”倾冒险主义而受到错误批判和处分,但始终对党忠诚,坚持真理。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任八路军 115 师 344 旅政委等职,率部转战晋冀豫等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0 年,他奉命率部南下,参与创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建设中,黄克诚注重发动群众,加强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为抗日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黄克诚提出了建立东北根据地的重要建议,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他率领部队挺进东北,参与领导了东北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在辽沈战役等重大战役中,黄克诚积极参与指挥,为解放东北和全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担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他继续保持刚正不阿的品质,敢于直言,为党和军队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文化大革命”中,黄克诚遭受迫害,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贞不渝。

陈赓:传奇战将,幽默风趣

陈赓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将门世家,他自幼受到军事熏陶,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1922 年,陈赓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陈赓表现出色,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他参加了东征、北伐等战争,在战斗中屡立战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赓先后在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中担任重要职务,他参与了鄂豫皖苏区的创建和反“围剿”作战,后又随中央红军长征,在长征途中,陈赓指挥部队多次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线,为红军的顺利进军立下功劳。

抗日战争时期,陈赓任八路军 129 师 386 旅旅长,他率领 386 旅在华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给予日军沉重打击,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等战斗,都是 386 旅的经典战例,令日军闻风丧胆。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率部转战晋冀鲁豫、中原、华东等地,参与指挥了上党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他的部队作战勇猛,善于打硬仗、恶仗,为解放全中国立下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参与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以幽默风趣的性格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受广大官兵的爱戴。

谭政:政工巨匠,笔耕不辍

谭政出生于湖南湘乡,他早年投身革命,1927 年参加秋收起义,随后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

谭政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是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过红四军前委秘书、军委秘书长等职务,协助毛泽东等开展政治工作,为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注重总结政治工作经验,撰写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工作文件和文章,对加强红军的思想政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谭政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他深入研究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措施和方法,为提高八路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谭政继续致力于军队政治工作,参与领导了东北野战军等部队的政治工作,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谭政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任等职务,他为加强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革命军人,做出了不懈努力,他还撰写了大量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论著,为我军政治工作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卓越贡献。

萧劲光: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

萧劲光出生于湖南长沙,他早年赴苏联学习军事,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萧劲光先后在红五军团、闽赣军区等担任重要职务,他参与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为保卫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萧劲光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留守兵团司令员,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安全,他率领部队多次击退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为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大后方立下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萧劲光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等职,他参与指挥了长春战役等战斗,为解放东北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萧劲光受命组建人民海军,他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筹措装备、培养人才,为人民海军的创建和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在他的领导下,人民海军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保卫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力量,萧劲光担任海军司令员长达 30 年,为人民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云逸:历经沧桑的元勋

张云逸出生于海南文昌,他早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过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等,1926 年,张云逸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云逸参与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并担任军长,他率领红七军转战千里,历经艰辛,最终到达中央苏区,为壮大红军力量做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张云逸任新四军参谋长等职,他参与领导了新四军在华中地区的抗日斗争,为开辟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付出了大量心血,他善于团结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张云逸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他参与领导了华东地区的解放战争,为解放华东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云逸为广西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努力,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罗瑞卿:公安战线的钢铁卫士

罗瑞卿出生于四川南充,他 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瑞卿先后担任红四军政委等职务,他参与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为保卫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罗瑞卿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副校长等职,他致力于培养抗日军政人才,为壮大抗日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罗瑞卿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 20 兵团政委等职,他参与指挥了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为解放华北地区立下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罗瑞卿担任公安部部长等职务,他为新中国的公安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领导创建了新中国的公安系统,建立健全了各项公安制度,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他被称为“公安战线的钢铁卫士”,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呕心沥血。

王树声:大别山走出的猛将

王树声出生于湖北麻城,他早年参加革命,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树声参与领导了黄麻起义,是鄂豫皖苏区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在鄂豫皖苏区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等重要职务,参与指挥了多次反“围剿”作战,为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立下赫赫战功。

1935 年,王树声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他在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为红军的胜利会师做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王树声任晋冀豫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他率领部队在华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和伪军,为巩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努力。

解放战争时期,王树声任湖北军区司令员等职,他参与领导了湖北地区的解放战争,为解放湖北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王树声参与领导了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为国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十位大将,每一位都有着独特的经历和卓越的贡献,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杰出的才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他们是共和国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将永放光芒。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源始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