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育德铸魂,培育时代新人
计划背景
在当今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品德与素养的全面发展,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德育工作肩负着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特制定本德育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作目标
-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养。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工作重点与措施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和学习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
- 建立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将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工作中,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 开展“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评选和表彰活动,树立师德榜样,弘扬高尚师德,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
(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各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价值观教育。
-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校园文化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三)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 制定和完善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明确学生在校的行为准则和要求,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和监督。
- 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和表彰,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交能力,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外做到言行举止文明得体。
- 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社会实践劳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
(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和质量。
- 完善心理咨询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表演、心理拓展训练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
- 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对学习困难、家庭贫困、单亲家庭等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和帮扶。
(五)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整洁、美观、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设置文化长廊、名人名言展示区、学生作品展示区等,让校园的每一处都能发挥育人功能。
- 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开展校园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 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六)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微信群等形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指导家长科学教育子女,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 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如家长义工、家长课堂等,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 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评价机制,对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协同育人工作。
工作安排
(一)第一学期
- 9 月
- 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
- 举行开学典礼,开展新学期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
- 制定本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部署本学期德育工作。
- 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 10 月
- 组织学生开展庆祝国庆节系列活动,如国庆征文、绘画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
- 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评比,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 11 月
- 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活动,表彰先进班级和个人。
-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敬老院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举办校园文化节,展示学生的才艺和作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 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沟通与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策略。
- 12 月
- 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 组织学生进行冬季体育锻炼,举办冬季运动会,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通过心理剧表演、心理拓展训练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 总结本学期德育工作,撰写德育工作总结。
(二)第二学期
- 2 - 3 月
- 开展新学期开学教育,对学生进行收心教育和行为规范再教育。
- 制定本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部署本学期德育工作。
-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 组织开展“三八”妇女节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 4 月
- 开展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祭扫烈士墓、网上祭英烈等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 组织学生参加春季社会实践活动,如植树活动、春游等,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春天的美好。
-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
-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优化班级文化环境。
- 5 - 6 月
- 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 举办校园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组织学生进行毕业教育,开展毕业典礼等活动,引导学生珍惜时光,感恩母校。
- 开展“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 总结本学期德育工作,评选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干部等,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
工作保障
- 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明确各部门和各教师的德育工作职责,确保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 经费保障:学校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德育工作,保障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设施的建设和德育师资的培训等。
- 师资保障: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定期组织德育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评价保障: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对德育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本德育工作计划,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学校的德育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将营造出更加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源始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