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在实践中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案例背景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语文教学不仅要巩固学生以往所学知识,更要为其升入初中做好知识和能力的衔接准备,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提升,对语文学习也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和需求,本次教学案例聚焦于六年级语文课堂,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桥》,这是一篇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的小小说,通过描写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洪水时的英勇表现,塑造了一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党支部书记形象,文章语言简洁有力,环境描写烘托氛围,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人物分析以及情感体悟能力的绝佳文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咆哮、惊慌、拥戴”等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小说的特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 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提高人物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洪水肆虐的视频,视频中洪水如猛兽般咆哮,村庄瞬间被淹没,人们惊慌失措地逃窜,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有一个人能够挺身而出,带领大家脱离危险,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由此引出课题《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纠正读音,重点讲解“咆哮”的读音和含义,通过联系上下文、观看相关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惊慌、拥戴”等词语的意思。
-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括,明确本文讲述了在山洪暴发的夜晚,一位党支部书记指挥村民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25分钟)
- 小组合作探究: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情况的危急?画出相关语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的句子,如“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分析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洪水的凶猛和形势的危急。
- 聚焦人物形象:教师提问:“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老支书是怎样做的?从他的言行中,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出描写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进行批注分析。
- 全班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从“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体会到老支书的沉着冷静;从“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感受到老支书的不徇私情,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体会写法,总结全文(10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小说有什么特点?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交流,明确小小说具有篇幅短小、情节紧凑、人物集中等特点,本文运用了环境描写烘托氛围、设置悬念、结尾出人意料等写作手法。
- 教师总结全文,强调老支书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种精神,做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人。
(五)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小小说作品,如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小小说的魅力,提高阅读能力。
(六)布置作业(5分钟)
- 抄写生字词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 以“我心目中的老支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老支书的敬佩之情。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 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基本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老支书的精神品质,在阅读理解、人物分析等能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阅读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能力。
-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运用了情境导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圈点批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不足之处
- 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部分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 拓展延伸环节时间较短,学生对小小说作品的了解不够深入,可以在课后安排专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小说阅读分享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改进措施
- 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和指导,明确小组合作的规则和要求,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增加拓展延伸环节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通过本次六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源始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