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焦裕禄有感,精神火炬照亮前行之路
在光影交织的世界里,《焦裕禄》这部电影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静静矗立,却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它以质朴而真挚的笔触,将焦裕禄同志的光辉形象和伟大精神呈现在观众眼前,让我们穿越时空,与这位人民的好公仆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也引发了我对理想、责任与奉献的深刻思考。
影片开篇,焦裕禄来到兰考县,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风沙肆虐、内涝严重、土地盐碱化的贫瘠景象,百姓生活困苦不堪,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焦裕禄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和果敢的行动投入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中,他深入基层,脚踏泥泞,访贫问苦,与群众同甘共苦,在那漫天飞沙的田野上,在那洪水泛滥的河岸边,在那低矮破旧的农舍里,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为了找到治理“三害”的办法,他带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几乎走遍了兰考的每一寸土地,这种深入实际、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他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和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焦裕禄的精神,体现在他对困难的无畏勇气上,兰考的“三害”是长期积累形成的顽疾,治理难度极大,但焦裕禄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他身先士卒,带头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在盐碱地上种植泡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定胜天”的真理,在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时,他始终站在抗灾救灾的第一线,与群众并肩作战,给大家带来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他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就像一座灯塔,为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焦裕禄对自己和家人要求极为严格,他虽然身为县委书记,却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他的衣服总是补丁摞补丁,却舍不得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服,他教育子女要自食其力,不能搞特殊化,当儿子看“白戏”时,他严厉批评并补交了戏票钱,这种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高尚品质,彰显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一些人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迷失了自我,焦裕禄的这种精神显得尤为珍贵,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坚守道德底线,保持清正廉洁。
长期的劳累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严重损害了焦裕禄的健康,他身患重病,却依然心系兰考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在病床上,他还念念不忘兰考的“三害”治理工作,牵挂着群众的安危冷暖,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兰考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离去,让兰考人民悲痛欲绝,也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焦裕禄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赞歌,成为了一座永远屹立在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但焦裕禄精神并没有过时,它依然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新的挑战和困难,需要像焦裕禄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无论是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还是在科技创新的前沿,无论是在抗击疫情的一线,还是在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都需要有无数像焦裕禄一样的人,他们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顽强的拼搏意志,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我们要学习他的务实作风,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学习他的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勇于开拓创新,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
《焦裕禄》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影视作品,更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焦裕禄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以焦裕禄为榜样,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