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漫步于诗意与科学的花园

09-25 7阅读 0评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融洽”“凄清”“花团锦簇”等。
  • 体会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夹竹桃的特点。
  1.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欣赏夹竹桃的美丽,感受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体会作者从夹竹桃中获得的启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感受夹竹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 品味作者描写夹竹桃的优美语言,学习其写作方法。
  1. 教学难点
  • 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体会作者从夹竹桃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方法

  1.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夹竹桃的图片、视频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 迁移拓展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 多媒体展示夹竹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夹竹桃的样子。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夹竹桃吗?对它有哪些了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
  3. 教师引入:“著名作家季羡林先生也非常喜爱夹竹桃,他笔下的夹竹桃又有怎样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夹竹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融洽”“凄清”“花团锦簇”“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等词语的意思,如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结合图片等。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夹竹桃写了哪些内容?
  2.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概括:课文先总写作者爱夹竹桃,接着分别从花色、花期、花影三个方面具体描写夹竹桃的特点,最后写作者由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三)精读课文,感受特点(20分钟)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夹竹桃花色的奇妙。

  •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夹竹桃的花色有什么特点?
  •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体会:夹竹桃的花色红白相映,奇妙有趣。
  •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夹竹桃花色的喜爱之情。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夹竹桃花期之长和韧性。

夹竹桃教学设计,引领学生漫步于诗意与科学的花园

  •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 小组合作探究: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夹竹桃的花期长和具有韧性?
  • 小组汇报,教师引导体会:第三自然段通过描写院子里其他花的花期短,与夹竹桃形成对比,突出夹竹桃花期之长;第四自然段中“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无日不迎风吐艳”“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等语句,生动地表现了夹竹桃的韧性。
  • 指导朗读,读出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的赞美之情,可以采用个人读、小组赛读等方式。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感受花影的美妙。

  • 教师配乐范读第五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花影的样子。
  • 学生交流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体会花影的迷离、有趣。
  •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体会: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能引起作者许多幻想。
  • 指导朗读,读出花影的美妙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 小组合作讨论,从课文内容和作者的生活经历等方面进行探究。
  3. 小组汇报,教师总结:夹竹桃不仅花色奇妙、花期长、有韧性,而且能引起作者的幻想,给作者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夹竹桃也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默默奉献的精神,这与作者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4. 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总结写法,迁移运用(10分钟)

  1. 回顾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把夹竹桃写得如此生动、具体的?
  2.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写作方法:
  •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如花色、花期、花影等。
  • 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 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 出示一种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描写。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提出修改建议。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欣赏了夹竹桃的美丽,感受了它的特点,体会了作者的情感,还学到了一些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像夹竹桃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持坚韧的品质。
  2. 布置作业:
  • 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夹竹桃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组织,在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上,可以更加细致和深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源始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