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设计,探寻柳永笔下的繁华盛景

10-01 11阅读 0评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海潮·东南形胜》,体会词的韵律之美。
  2. 理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典故和句子含义,掌握词的基本内容。
  3. 学习柳永词中铺陈、点染等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节奏和情感,培养语感。
  2. 小组合作探究,深入分析词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提升合作交流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词中展现的画面,锻炼形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领略杭州的繁华富庶和自然风光之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体会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把握词的内容,理解词中描写的杭州的繁华景象和西湖的秀丽风光。
  2. 体会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如铺陈、点染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柳永作此词的意图以及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
  2. 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提升诗词鉴赏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和情感。
  2. 讲授法:系统讲解词中的重点字词、典故、表现手法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4.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杭州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词中描绘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祖国幅员辽阔,有着众多美丽富饶的城市,在古代,有一座城市被誉为“人间天堂”,它就是杭州,杭州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如闻名遐迩的西湖,还有着繁华的都市风貌,我们将跟随北宋词人柳永的脚步,一起走进他笔下的杭州,领略那令人神往的繁华盛景,下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关于杭州的视频,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播放杭州的风景和城市风貌视频)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分钟)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第,长期浪迹于歌楼舞馆,与乐工、歌伎交往密切,他的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深受市民喜爱。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设计,探寻柳永笔下的繁华盛景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据说,这首词是柳永为了献给当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沔而作,词中极力铺陈杭州的繁华富庶和西湖的秀丽美景,以投合达官贵人的心理,希望得到赏识和举荐。

(三)诵读感知(15分钟)

  1. 教师范读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望海潮·东南形胜》,要求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注意字音的准确、节奏的把握和语调的抑扬顿挫。
  2. 学生跟读 学生跟随教师的范读音频,逐句跟读,模仿教师的读音和节奏。
  3. 学生自读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初步感受词的韵律之美,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朗读中的问题。
  4. 指名朗读 请几位学生分别站起来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从读音、节奏、感情等方面提出优点和不足,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5. 全班齐读 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全班齐读《望海潮·东南形胜》,营造浓厚的诗词氛围,加深对词的整体感知。

(四)字词释义与内容疏通(20分钟)

  1. 重点字词讲解 东南形胜: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三吴都会:三吴,指吴兴、吴郡、会稽,这里泛指江、浙一带,都会,都市。 钱塘自古繁华:钱塘,即杭州。 烟柳画桥:如烟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形容景色美丽。 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帷幕,形容房屋的精致。 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房屋高低不齐。 云树绕堤沙:茂密如云的树木环绕着沙堤。 怒涛卷霜雪:形容钱塘江潮水汹涌,浪花像霜雪一样白。 天堑无涯: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这里指钱塘江,无涯,没有边际。 市列珠玑: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珠玑,泛指珍珠等宝物。 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充满了绫罗绸缎,形容生活富裕。 竞豪奢:竞相比赛豪华奢侈。 重湖叠巘清嘉:重湖,西湖分里湖、外湖,所以叫重湖,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峰,清嘉,清秀美好。 有三秋桂子:三秋,秋季,桂子,桂花。 十里荷花:西湖的荷花盛开,连绵十里。 羌管弄晴:晴天里悠扬的羌笛吹奏着。 菱歌泛夜:夜晚采菱的歌声在湖面上飘荡。 嬉嬉钓叟莲娃: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姑娘都很快乐。 千骑拥高牙:高牙,古代军队里用的牙旗,这里指孙沔的仪仗。 乘醉听箫鼓:趁着醉酒聆听箫鼓的演奏。 吟赏烟霞:吟诗观赏美丽的山水景色。 异日图将好景:异日,他日,图,描绘。 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处代指朝廷。
  2. 句子翻译 请几位学生尝试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和纠正,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确保学生准确理解词的内容。 东南形势重要,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帷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如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卷着浪花,犹如霜雪,天然的壕沟钱塘江广阔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孙太守外出时,成千的骑兵相随,豪华而威风,在醉意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朝廷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五)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

  1. 提出探究问题 (1)词的上阕描绘了杭州的哪些景象?是如何体现杭州的繁华富庶的? (2)词的下阕是怎样描写西湖美景的?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柳永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4)柳永作此词的意图是什么?词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2.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 - 6人,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
  3. 小组代表发言 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总结归纳 (1)上阕描绘了杭州的地理位置、城市规模、自然风光等景象,通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明杭州的重要地位和悠久历史;“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描绘了杭州城的建筑风貌和人口众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展现了钱塘江的雄伟壮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则从商业和生活方面体现了杭州的繁华富庶。 (2)下阕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两方面描写西湖美景。“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描绘了西湖山水的清秀和荷花、桂花盛开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秀丽的意境;“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展现了西湖边人们欢乐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3)表现手法: 铺陈:词中大量运用铺陈手法,如对杭州的城市风貌、自然风光、商业繁华、人民生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杭州的繁华富庶和美丽景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印象。 点染:“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概括地写出西湖山水的清秀美好;“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通过具体描写桂花和荷花,进一步渲染了西湖景色的优美,点染手法的运用,使词的意境更加鲜明生动。 (4)柳永作此词的意图主要是为了献给孙沔,希望得到他的赏识和举荐,以实现自己的仕途理想,词中既蕴含了对杭州繁华富庶和美丽风光的赞美之情,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还包含了希望得到权贵赏识的期盼之情。

(六)艺术特色分析(15分钟)

  1. 从语言角度分析 柳永的词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句子,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杭州的美丽景色,词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等,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 从结构角度分析 词的上阕主要写杭州的城市风貌和钱塘江的壮观景色,突出其繁华富庶;下阕着重描绘西湖的美景和人们的欢乐生活,展现其宁静优美,上下阕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相互映衬,共同展现了杭州的独特魅力。
  3. 从情感表达角度分析 整首词情感丰富而真挚,既有对杭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赞美之情,又有对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还隐含着作者渴望得到赏识的期盼之情,情感的表达自然流畅,与词的内容和意境相得益彰。

(七)课堂小结(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通过诵读、字词学习、内容分析和艺术特色探究,我们领略了杭州的繁华富庶和西湖的秀丽风光,感受到了柳永词的独特魅力,柳永以其细腻的笔触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杭州画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热爱古典诗词,不断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八)布置作业(5分钟)

  1. 背诵并默写《望海潮·东南形胜》。
  2. 以“我心中的杭州”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描绘你想象中的杭州景色或你对杭州的感受。
  3. 收集柳永的其他词作,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进行赏析,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资源

  1. 多媒体课件,包含作者介绍、背景资料、杭州风景图片和视频、词的朗读音频等。
  2. 相关的诗词鉴赏书籍和资料,供教师备课和学生拓展阅读参考。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望海潮·东南形胜》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感受,诵读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词的韵律美,字词讲解和内容疏通为学生理解词的内涵奠定了基础,小组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艺术特色分析则提升了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在情感分析方面,对于柳永复杂情感的挖掘还可以更加深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乐趣。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源始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